Of 菊大仙 & You

B for Beef; C for Chicken; P for Pork; Don't live like a log; So, Start a blog.

Sunday, June 25, 2006

美白的煩惱

近兩星期嘗試到露天泳池游泳, 愛它泳客少, 淺水區沒有泳班佔用, 不用大仙這個新牌仔被逼到腳不到地的危險深水區. 然而, 該池場數只得兩場, 開放時間由早上九時至十二時及下午二時至黃昏六時三十分.

炎炎夏日, 烈日當空, 早上九時日光已晒得火燙, 即使下午五時才下水, 戶外泳池的池水仍足以把大仙的皮膚烤得黝黑. 短短兩星期, 臉色已開始充滿亞熱帶氣息. 如此下去, 恐大婚之日被誤認為過埠新娘, 那就不太好了. 況且, 美白概念早已滲入大仙骨髓, 面對鏡子, 越覺看自己不順眼.

自由(於淺水區)暢泳, 大仙所欲也; 美白膚色, 亦大仙所欲也. 兩者不可兼得. 大仙苦惱甚!

Thursday, June 22, 2006

中坑與中女

前陣子看報章娛樂版讀到一些definition, 可讀性很高. 大意如下:
(1) 現在娛樂圈中年過三十的女藝人通常被稱為中女, 昨日記者發現前港姐中女XXX與已婚男士把臂同遊…
(2) 港姐大熱 XXX與名模馬XX中坑前夫(49歲工程師)拍拖…
看後大仙不禁心中充滿疑問:
(1) 女藝人年過三十被稱為中女, 非圈中人是否有優待?
(2) 為什麼男人四十到尾還是中坑, 女人年過三十便為中女?
(3) 概念上, 中坑是否equivalent to 中女?
(4) 鄭伊健拍佘詩曼、鍾嘉欣, 點解邵美琪搭元彪?
(5) 陳慧琳、楊千女華是否均成為了中女? 但她們好像還是年輕人的icon.
(6) 直至四十歲還可以選傑青, 是否意味著四十歲仍然是青年呢?
(7) 是否傑出的人便可享有特權, 老得慢些?
(8) 你是中女中坑嗎?

Saturday, June 17, 2006

傳媒眼中的霍金

物理學巨人霍金訪港, 鋪天蓋地的報導. 然而, 意欲為何? 香港有多少人聽得明白? 為了湊熱鬧, 有學生專誠修讀雞精班準備. 如果讀雞精班可以明白黑洞理論, 學者何須窮一生的精力做研究?

學術理論太深奧, 傳媒只好將焦點放在那些“通識”範疇 – 即牛頭角順嫂也能明白的題目, 如人殘志不殘, 如何使用語音合成器, 語音合成器口音為何, 霍金身邊女助手的衣著, 霍金入住的酒店和享用的菜式等等. 就連講座中的問題也不見得專業對題. 如果著眼點如此“通識化”, 何須高調邀請一代學人, 隨便找一位知名人士即可. 天天看八卦花邊新聞, 還不夠嗎?

香港傳媒的功力, 實在深不可測. 不論什麼題材, 落在他們手上, 也可以“壹仔化”, “便利化”. 多深奧的課題, 他們也能淺入淺出, 令讀者水過鴨背, 全無壓力. 不論題材, 也灑點鹽花, 更sell. 怎樣的傳媒, 孕育怎樣的讀者. 香港這片地, 還會有深度嗎?

Sunday, June 11, 2006

香港小姐

近日電視台播放香港小姐集訓情形, 一位又一位佳麗在鏡頭前落淚. 其中一個環節要求佳麗分組以木伐下水, 事後訪問佳麗講述感受, 某佳麗哭成淚人, 內容大致如下:
“我見到XX(另一位佳麗)跌落水o果陣, 我好擔心佢o羅! (開始流眼淚) 我好驚佢有事o羅! (係咩? 片段裡面又唔見你驚o咼!) 我又好嬲自己, 唔可以過去幫佢o羅! (痛哭) (真o既? 好似見你衝去放木伐, 唔似想過去幫XX o咼!)”

如是者, 梨花帶雨的片斷不絕, 位位都咁感性, 點算?

直至有一位佳麗, 訪問中提到: “呢幾日所有佳麗都喊過, 不過我就冇o羅! 可能我個人比較樂觀啦!” 突然覺得此佳麗有如一股清泉(樣貌就...). 佢已經好成功突出自己了.

現在選港姐, 除樣貌身材外(觀乎近年賽果, 這兩項要求也未必能夠符合), 還要佳麗哭得漂亮有feel. 此外, 還問一條必問問題: “如果要你淘汰N位佳麗, 你會選哪位呢?” 要答得大方得體, 談何容易. 答得太肯定, 讓人感覺“殘忍冇愛心”; 答得太模糊, 讓人感覺懦弱冇主見. 做香港小姐, 現在還要考唱歌跳舞耍雜技.

Anyway, 你還記得四年前港姐冠軍的名字嗎?

Monday, June 05, 2006

傳單

不知你有沒有留意, 街上好像越來越多派傳單的人. 傳單內容有關腳底按摩、食肆優惠推介、眼鏡鋪、髮型屋、電器鋪等等等等. 每天路過手上便抓住一大把, 很不環保. 但看見派傳單的人, 想到他們必要派完手上那近尺厚的傳單, 才可以下班, 獲得丁點酬勞, 不禁心軟. 大熱天時, 烈日當空, 當然不好受, 即使風和日麗, 站在街上做個阻街閒人, 路人避之則吉, 亦甚難受.

遇上派傳單的人, 心裡實有點《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的心態. 拿? 還是不拿? 拿, 看過便掉, 極不環保. 不拿, 影響人家生計, 於心何忍. 害得我每次也忐忑不安. 最後, 大仙終於想出一個折衷方法: 穿制服的, 不拿! 反正是長工, 派不完, 糧還是要出, 大概也不會捱罵. 不穿制服的, 拿! 人家以此為生也, 做好心, 然後放進回收桶, 亦算功德.

Friday, June 02, 2006

生仔都要學?

以前曾經有一段時間, 強烈認為一對夫婦在決定成為父母之前, 絕對有必要上課進修, 再深思考慮自己是否適合為人父母. 後來覺得自己的想法太偏激, 有點像納粹黨鼓勵優生學, 於是慢慢便放棄了這個理念.

直至前兩天, 報紙報導了一些駭人聽聞的新聞: 六旬老翁發狂斬死女兒, 然後燒屍, 原因不明; 另有一名有案底的男子, 多次侵犯自己親生女兒, 並與女友一起向女兒施虐. 這些人有資格當人家的父母嗎? 他們甚至連自己都未能處世自立, 怎樣教養兒女? 能以身作則做榜樣嗎? 還是兒女們成為他們的免費奴隸, 出氣袋, 搖錢樹, 或甚是洩慾工具?

兒女本應是天主賜給夫婦的一件禮物. 但這些悲劇的主角, 可能只是肉慾的副產品, 甚至那對“父母”根本從來都不想接收這份“禮物”.

既然什麼也有訓練, 也有專業資格, 我現在不禁重拾昔日的信念: 生仔(養仔教仔)真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