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 菊大仙 & You

B for Beef; C for Chicken; P for Pork; Don't live like a log; So, Start a blog.

Saturday, September 30, 2006

溝則通, 不溝則碰

前陣子出席了教會安排的溝通工作坊, 為自己做人處事方面作了一次很好的複習. 因此很想和大家分享.

其 實人能表現出來, 讓其他人看到的, 如表情, 動作, 說話等, 只是冰山一角. 人內裡還有很多東西, 像價值觀, 期望, 渴望等, 平常根本沒有機會顯露出來, 這些冰山底層的東西, 其實很多很豐富, 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表現. 因此, 如果只從某人的行為表現來判斷他, 往往導致誤解的爭執.

舉例說: 一對新婚夫婦, 行禮擺酒翌日下午便程渡蜜月, 太太一早醒來, 見廳中飯桌上只有四片方包和一小片牛油, 頓時板起臉來, 並下了總結: 丈夫不愛我! 丈夫醒來, 滿懷欣喜, 但一出大廳, 見妻子盛怒, 不知何事. 及後了解多點, 方知道妻子娘家習慣在家中準備豐富的早餐, 因此覺得丈夫只給她四片方包, 肯定是不愛她了. 但新郎習慣在外吃早餐, 這數片方包, 是他昨晚在極累的情況下掙扎買回來的, 這麼少量, 是因為他預計即將渡蜜月, 怕食物會浪費. 在新郎眼中, 這已是很體貼的了. 不是錯與對的問題, 只在乎是否願意多作理解.

人的反 應, 往往由感觀開始, 接收感觀以後, 人自然會作解釋, 因而生出某種感受, 還有願望, 然後才演變成表現出來的行為. 以例子說明之: 你碰到某某, 跟他打招呼, 但對方沒有回應 (感觀 – 眼睛看到對方不理睬自己). 你的解釋是, 他有意扮作看不見你, 他看不起你. 你心裡很難受, 受了傷害, 也很憤怒. 你的願望是告訴別人你的感受, 於是你向別人傾吐…

最後, 給你們一題習作: 嘗試每天找一件生活中的事情, 以上述的流程, 分析一下自己的行為. 慢慢的, 希望你可以為自己鬆綁!

4 Comments:

At 10/02/2006 1:58 pm, Blogger 沙拉阿姨 said...

既然無人回應, 唯有大仙親自出手造數.
其實, 說易行難. 大仙和俠醫日後大把機會practice 矣!

 
At 10/03/2006 12:01 am, Blogger Helmet Jane said...

我撐你!
但係至於同人打招呼而冇人show,通常我都會再多比一兩次機會對方.再係咁,唔駛旨意我再理佢. 始終鬆人比鬆綁快得多!

 
At 10/04/2006 10:36 a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我都試過上啲類似嘅堂,有個好有趣嘅練習:

1.先想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
2.想像在街上見到一個朋友,你向他打招呼,但對方唔理;
3. 記錄當時的情緒、思想、反應…
4. 再想一件令自己氣忿的事;
5. 重複2-3

很有趣,情緒、思想和反應互為影響,可成為惡性循環,亦可為自己「鬆綁」!

 
At 10/05/2006 11:03 pm, Blogger 沙拉阿姨 said...

懶貓, 唔係好明, 係咪開心同唔開心的感覺梅花間竹咁出現, 好似按摩自己的感覺咁?

 

Post a Comment

<< Home